3月9日清晨的柯曲鎮(zhèn),,天空中飄著飛雪,,西風呼嘯,,街道上人影稀疏。“再冷的天也要堅持‘送教上門’,,學生已經(jīng)等我很久了,。”話音未落,阿牙老師一頭鉆進汽車點火發(fā)動,。
阿牙老師是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縣民族寄宿制中學初一(七)班的班主任,,負責“送教上門”教學活動已有近兩年的時間。
“今天我們送教的對象是朝洛同學,,他今年15歲,在六個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三,患有先天性智力殘疾,,是甘德縣民族寄宿制中學初三年級的送教學生之一,。”一路上,,阿牙老師在向記者介紹到,目前像朝洛這樣的特殊學生在甘德縣民族寄宿制中學共有37個,其中最小的13歲,,最大的19歲,為了充分保障他們都享受到教育的權利,,學校派出教學經(jīng)驗豐富的老師每月不定期開展不少于兩次的“送教上門”服務,,每次送教不少于兩個課時,每個課時40分鐘,,中間還會有課間休息,,課程時間的安排與在校學生并無差別。
翻越雪山,,走過一段泥濘的小路,,終于到達了位于甘德縣柯曲鎮(zhèn)德里尖牧委會三社的朝洛同學家中。“朝洛同學好,,我們又見面了,,上次我教的30個藏文字母你還有印象嗎,讓我們一起來溫習一下,。”阿牙老師熟練地拿出教具,,朝洛靦腆地笑了笑,隨后坐到老師身旁,,跟著老師學習起來,。阿牙老師刻意將語速放緩,一遍又一遍念著,,直到朝洛基本掌握了字母的發(fā)音后,,才進行下一個字母的學習。練習完發(fā)音后,,阿牙老師又在小黑板上一筆一劃教朝洛書寫一些簡單的數(shù)字和漢字,。
復習完畢,阿牙老師又拿出紙和筆教朝洛畫畫,。“因為絕大多數(shù)孩子沒有學習經(jīng)驗,,溝通能力欠佳,肌肉協(xié)調(diào)性和控制力差,,所以除了進行文化課程的教學外,,對于‘送教上門’的特殊學生還要進行一些肢體按摩康復訓練,比如畫畫,、唱歌等,,以此調(diào)節(jié)他們的情緒,,疏導他們的心理,培養(yǎng)他們的基本動手能力和基礎思維能力,。”
“多采用直觀式,、游戲式的教學方法,循序漸進,,提高這些特殊學生的認知能力和適應生活,、適應社會的能力,讓孩子們更加自信,、樂觀地面對生活,。”阿牙老師說,鑒于送教學生的特殊性,,他還總結出一套特別的教學方案,,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并針對每個孩子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內(nèi)容,,做好課程安排,,準備好相應的教具,做到因材施教,。
除了與特殊學生進行面對面的教學活動外,,阿牙老師每次“送教上門”時還會跟家長作溝通交流,對家長進行家庭生活指導和心理輔導,,使送教效益達到最大化,。“每當阿牙老師結束‘送教上門’后,都會細心地叮囑我要加強與孩子的溝通與互動,,還要注意孩子的體能鍛煉……”朝洛的父親說,。
在阿牙老師印象中,不少孩子都有著強烈的學習興趣,,這使他欣喜之外也感受到了不小的壓力,,他深知“送教上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對此除了通過借鑒其他送教老師的優(yōu)秀授課方法,,閱讀查詢相關的專業(yè)書籍等方式提高自己的知識儲備,,還要保持敢于打持久戰(zhàn)的恒心和毅力,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這些“折翼天使”融入社會當中,。
“送教上門”送的不僅僅是知識,,而是一份關心和愛心,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希望,。結束了當天的課程,,臨別前,朝洛的父親激動地握住阿牙老師的手說:“自從您上次給我說孩子喜歡語文課程,,我就開始注意了,,發(fā)現(xiàn)孩子時不時就盯著課本上看,,有時還會拿起筆在紙上臨摹,這對于他來說是一個很大的突破,,全家都十分開心,。也讓我們實實在在看到了‘送教上門’的好處,學校不僅為我家派來了送教老師,,每學期還有300多元的生活補助,還經(jīng)常給我們送來一些生活必需品……太感謝你們了,!”
教育路上,,一個都不能少。記者了解到,,2023年甘德縣共完成84名送教學生的鑒定工作,,共有166名適齡殘疾兒童,隨班就讀36人,,送教上門114人,,入學率達到98.17%,較2022年增長4.33個百分點,。甘德縣教育局辦公室主任馬守軍介紹說,,今后還會繼續(xù)加大“送教上門”服務力度,此外,,積極協(xié)調(diào)果洛州特殊教育學校,,讓孩子們接受更加規(guī)范更加優(yōu)質(zhì)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