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拉漢子幫助解放軍北渡黃河。
循化解放后,農(nóng)民代表參加青海省農(nóng)民代表大會,。
解放軍贈送的錦旗,。 (圖片均為資料圖片)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騰而過積石山,。
搭乘時光的列車,,回到70年前的那個盛夏。人們仿佛看到,,連綿不絕,、驚濤拍浪的黃河水中,一個個撒拉漢子,,或用羊皮筏子,,或用簡易木板,搭乘解放軍渡河,。天塹般的黃河在撒拉漢子齊心協(xié)力中變通途,,十幾公里的黃河上,出現(xiàn)了“千軍萬馬”渡黃河的壯景,。
這一刻,,值得永遠銘記,這一刻,,青海解放邁出了第一步,;這一刻,解放的星星之火燎原江源大地,。
三大渡口過黃河
1949年8月27日,,蘭州戰(zhàn)役結束后,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zhàn)軍一兵團二軍五師,,翻越大力加山,,進入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并于當日下午四時許,解放循化縣城,。
韓梅亭,、周文煥、馬瑞齋等組織群眾,,牽著披紅掛彩的大花牛,,抬著大量的美味西瓜,手持紙質(zhì)小紅旗,,夾道歡迎解放軍入城,,循化正式解放,成為我省最早解放的地區(qū),。
當夜,,據(jù)守黃河北岸的馬步芳新編步兵營,為阻攔解放軍渡河,,燒毀了乙麻目渡口僅有的兩只木筏及所有木料,。
其實早在之前,馬步芳征調(diào)化隆,、循化民團壯丁,,組成了新編步兵營,布防化隆甘都一代,,并燒毀了城東土門子橋,、古石群峽口(今公伯峽)木橋。
至此,,解放軍需要渡黃河的所有木橋與船只均被燒毀,,新編步兵營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將解放軍阻攔在黃河南岸,,妄圖阻止解放軍渡河向省城西寧開進,。
8月2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zhàn)軍第一兵團司令王震率兵團司令部抵達循化縣城,,準備渡河,。
8月30日,王震司令員,、二軍政委王恩茂,、軍長郭鵬,在草灘壩中村召開100多名群眾參加的大會,,宣傳共產(chǎn)黨政治主張和民族平等團結政策,,成立循化縣臨時人民政府,指定周文煥,、馬瑞齋為正副縣長,,主抓征糧保障供給,,動員群眾支援大軍北渡黃河。
雖然渡河木筏及木料全被燒毀,,但是這難不倒黃河浪尖上“起舞”的撒拉漢子,。最后,撒拉族頭人能人提出建議,,從三處渡口北渡黃河,,上游依次是查汗都斯鄉(xiāng)大莊村渡口、積石鎮(zhèn)乙麻目村渡口,、積石鎮(zhèn)草灘壩渡口,。
查汗都斯鄉(xiāng)大莊村渡口,河面寬闊,,水流平緩,,自古以來,都是當?shù)厝罕姅[渡的渡口,。解放軍確定部分兵力從這一渡口北渡黃河,,隨即說服渡口附近的大莊村、中莊村,、下莊村三個村年輕力壯的小伙子,,充當解放軍渡河的水手,并支付一定的報酬,。
渡河時,三個村莊的撒拉族群眾,,將自家的木頭,、門板拿出來,扎成筏子,,幫助解放軍渡河,,甚至身強體壯的撒拉漢子,坐著羊皮口袋,,肩上直接將解放軍扛了過去,。
最后,由于解放軍戰(zhàn)士多,、時間緊,,撒拉族漢子索性就一人壓了一個羊皮口袋,貫穿整個黃河,,上面放上門板,,形成浮橋,解放軍戰(zhàn)士直接從浮橋上北渡黃河,。
積石鎮(zhèn)乙麻目村渡口,,循化縣最大的一個渡口,。當時,黃河北岸的新編步兵營將所有木筏燒毀,,但是有一只木筏沒有完全燒毀,,村里一位有名望的老人,組織村里的青壯年,,游過黃河,,將沒有完全燒毀的木筏帶了回來,修復之后幫助解放軍渡河,。
到最后,,解放軍主力部隊基本上都是從乙麻目村渡口北渡黃河。
積石鎮(zhèn)草灘壩渡口,,就是如今每年舉辦黃河搶渡賽的河段,,這也是解放軍最先北渡黃河的渡口。
9月1日,,二軍全體指戰(zhàn)員從草灘壩,、乙麻目村、大莊村三個渡口同時北渡黃河,。
解放軍是人民的軍隊
今年86歲的馬克功老人,,家住循化縣白莊鎮(zhèn)下張尕村,老人還依然記得70年前解放軍路過下張尕村的場景,。
70年前,,循化解放,馬克功老人才16歲,,還在白莊鎮(zhèn)中心學校上學,。蘭州戰(zhàn)役結束后,解放軍還沒進入青海境內(nèi),,但循化縣境內(nèi)已經(jīng)是流言四起,。
“當時馬步芳的新編步兵營到處散播謠言,說共產(chǎn)黨是共產(chǎn)共妻,,解放軍是洪水猛獸,,軍隊過處,尸橫遍野,。”馬克功依然能回憶起當時的反動宣傳,。
不明真相的撒拉族群眾,聽說了這樣的謠言,,人心惶惶,。結果,解放軍還沒進入循化縣,,群眾拖家?guī)Э?,紛紛躲進了深山老林,,馬克功一家人也不例外。
“當時,,年輕力壯的都北渡黃河,,躲到了北岸的山坡上,山坡上有村里的牛棚羊圈,,村民們就在牛棚羊圈里生活,,年長跑不動的,就躲在了黃河岸邊的水磨房,,也不清楚解放軍到底有沒有來,,來了之后有沒有走,誰都不敢去看看,。”馬克功只記得,,當時在山上躲了6天,也沒見任何動靜,。
直到有一天,,一名解放軍排長和二名戰(zhàn)士上山來,向村民們宣傳黨的政治主張和民族團結政策,,叫村民們不要害怕,,盡快回到村里,恢復正常的生產(chǎn)生活秩序,。
馬克功清晰地記得解放軍戰(zhàn)士說的一句話,,也是這句話激勵著馬克功,后來參軍入伍,,保家衛(wèi)國,,“解放軍是人民的軍隊,不會做傷害人民的事情,。”
解放軍離開山上,村民們依然是半信半疑,,依然不敢回村,,又過了幾天,幾個膽大的村民回村查探消息,,看到村里家家戶戶完好無損,,打聽得知解放軍已經(jīng)北渡黃河,向省城西寧開進,,村民們這才放心,,紛紛回家。
回家后的村民們發(fā)現(xiàn),,家里走的時候啥樣,,回來的時候還就是啥樣,,這才相信之前到山上來的解放軍戰(zhàn)士說的話,也更加堅信“解放軍是人民的軍隊”,,尤其是馬克功,。
當時,馬克功家有一個核桃園,,正值核桃成熟季節(jié),,一家人忙著逃難,沒來得及收獲成熟的核桃,,等馬克功一家人回村時,,來到核桃園,發(fā)現(xiàn)一顆核桃樹的樹杈里夾著錢,。
“可能解放軍路過時,,餓得不行,吃了我們家的幾個核桃,,這是他們留下的報酬,,算是買了我們的核桃。”這是馬克功父親給出的解釋,,具體樹杈里夾了多少錢,,如今馬克功已經(jīng)記不清楚了,這樣一件小事,,再次印證了解放軍是人民的軍隊,,不拿人民群眾的一針一線。
當時,,家家戶戶都比較困難,,馬克功家唯一值錢的東西,是一條絲綢做的被面兒,,由于走得匆忙,,被面兒也落在了家里??僧斔麄円患胰嗽俅位氐郊依飼r,,被面兒還在原先的位置,動都沒動一下,,足見當時解放軍軍紀嚴明,。
受一件件小事的影響,讓馬克功更加堅信解放軍就是人民的軍隊,,22歲時,,馬克功參軍入伍,成為了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縣一名武警戰(zhàn)士,,幾年后退役回到村里,,先后擔任上張尕村大隊長,、會計、村主任,、支部書記,,這一干就是30多年。
“英雄灣”里話英雄
黃河順流而下,,清水鄉(xiāng)境內(nèi)拐了個彎,,當?shù)厝税腰S河拐彎的地方叫清水灣,也叫“英雄灣”,,因為在這里,,撒拉族的英雄救了解放軍的英雄,演繹了一場軍民魚水情深的感人故事,。
解放軍北渡黃河時,,軍民雖然在三個渡口上扎了一些木筏、皮筏,,但是每次都載人太少,,進度緩慢。
于是,,郭鵬軍長決定征用草灘壩渡口中地主王福成的水磨船,。普通的水磨都是安裝在地面,從高處將水引進,,利用水流動能,,讓水磨正常運轉(zhuǎn)。而黃河中的水磨船,,將水磨固定在大船上,,大船固定在黃河中,船上有工人住宿的房間和儲存糧食面粉的倉庫,,足見船只之大,。王福成的水磨船經(jīng)過改裝,一次可容納160名解放軍戰(zhàn)士,,然而用這樣改裝過的大船渡河,,經(jīng)驗很少,風險很大,。
對此,軍首長沒有讓撒拉族水手參加,,五師十三團二營營長柴恩元挑選了一些懂水性的解放軍指戰(zhàn)員,,帶著167名解放軍戰(zhàn)士駕駛著這艘大船揮槳北渡。
當時的循化縣正值雨季,,黃河水位上漲,,水流湍急,。9月2日上午,當大船快要到黃河北岸時,,在驚濤駭浪的拍打下,,大船上新安裝的大槳不幸撞折。失去控制的大船,,如脫韁的野馬,,順流而下,大船沿著黃河漂流5公里之后,,來到了清水灣,,一過清水灣,就是孟達峽,,一過孟達峽就徹底沒救了,。
清水灣旁是竹子山,因山勢陡峭,,像竹子一樣一節(jié)一節(jié)層次分明,,故名竹子山,因當時聽信馬步芳的反面宣傳,,附近村民全部躲進了竹子山,,老山巴姑因女兒馬上臨產(chǎn)沒進山,就躲在了清水灣一塊巨石后面,。
失去控制的大船一路呼救,,“老鄉(xiāng)快救船呀,救船呀,!”,,最后被躲在山上的村民和老山巴姑發(fā)現(xiàn),村民們都害怕,,誰都不敢貿(mào)然出手,,還是老山巴姑第一個出手救船。
當船行駛至離河岸較近時,,船上的解放軍戰(zhàn)士將引繩拋給了岸邊的老山巴姑,,老山巴姑抓住引繩使勁拽。但是僅憑人力要想拽住大船是不可能的,。靈機一動,,老山巴姑解下隨身攜帶的皮繩,將皮繩的一頭連接到大船引繩上,,皮繩的另一頭迅速拴在河邊的一塊巨石上,,這才艱難地讓船停了下來。
此時,躲在山上的村民也紛紛下山,,解救大船上的解放軍戰(zhàn)士,。隨后,村民們地上搭起鍋架,,燒水做飯,,對解放軍戰(zhàn)士表示深切慰問,臨走時,,解放軍戰(zhàn)士留下了隨身攜帶的日用品,,表示衷心的謝意和永久的紀念。
第二天,,軍長郭鵬,、政委王恩茂得知此事后,立令軍政治部贈送了一橫一豎2面錦旗,,橫面錦旗是“奮勇救船全村光榮”,,豎面錦旗是“英雄救英雄”,并贈送撒拉族婦女老山巴姑鏡子一面,,以作紀念,。
為有犧牲多壯志
解放軍進入循化,受反動宣傳,,不明真相的撒拉族群眾東躲西藏,。韓進帥卻自始至終都沒有躲藏,甚至跑前跑后,,幫助解放軍北渡黃河,,因為自始至終,韓進帥始終相信,,共產(chǎn)黨是人民的政黨,,解放軍是人民的軍隊。
韓進帥家住積石鎮(zhèn)乙麻目村,,家境貧寒,,是家中的獨子。早些年,,抗日戰(zhàn)爭時期,,馬步芳在循化、化隆抓壯丁,。當時有錢人家就雇傭沒錢人家的孩子,,替代自家孩子上前線,家境貧寒的韓進帥就替別人的孩子上了前線,。
韓進帥被編入了馬步芳騎兵第八師,,前往前線抗日。一次在安徽省亳州市渦陽縣抗戰(zhàn)中,韓進帥受傷,,在當?shù)匾粦羧思倚菹B(yǎng)傷,收留韓進帥養(yǎng)傷的人家有一個女兒,,日久生情,,兩人產(chǎn)生感情,隨即結婚,。
四年后,,韓進帥帶著妻子乘坐火車回青海,火車上生下了兒子,,回到青海循化后,,韓進帥繼續(xù)在乙麻目村生活,五年后,,到了1949年1月,,韓進帥的妻子生了一個女兒。
8月份,,當韓進帥聽說共產(chǎn)黨的軍隊要到循化,,內(nèi)心無比欣喜。因為早些年在抗戰(zhàn)前線,,韓進帥所在的馬步芳部隊和新四軍彭雪峰的部隊接觸過,,他深知共產(chǎn)黨是一心為民,因此,,解放軍進入循化時,,撒拉族群眾都是人心惶惶,只有韓進帥是盼著解放軍趕緊來,。
解放軍要從乙麻目渡口北渡黃河,,韓進帥主動充當水手,護送一批又一批解放軍渡河,。當時渡河時,,黃河兩岸沒有固定碼頭,渡河的木筏每到河邊時,,需要當?shù)厮痔M黃河游到岸邊,,將木筏引繩固定在岸邊。
來來回回護送解放軍渡河,,無數(shù)次跳入黃河游到岸邊固定引繩,,一天下來,韓進帥已經(jīng)筋疲力盡,,但依然沒想著休息,,只想盡快將解放軍送到黃河對岸。
沒想到,再一次跳入黃河時,,木筏的引繩纏住了雙腳,,已經(jīng)筋疲力盡的韓進帥再也沒有游上來,為解放軍成功渡河付出了年輕的生命,,譜寫了感天動地的軍民魚水情,。
新中國成立后,解放軍上報韓進帥事跡,,被國家民政部追認為烈士,。具體哪一年被追認的烈士,韓進帥子女已經(jīng)記不清了,,韓進帥兒子手中的烈士證,,是之前烈士證丟失后,2014年民政部重新補發(fā)的烈士證,。
韓進帥的人生雖然短暫,,但是短暫的人生光輝萬丈,他為解放軍成功北渡黃河,,青海解放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張多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