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譜寫了一首英雄的史詩,。
在我省,,曾參加過長征的紅軍戰(zhàn)士,將長征精神帶到了高原,,他們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永遠激勵著我們,。
據(jù)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民政局和婦聯(lián)的相關統(tǒng)計,留居大通縣的中國工農紅軍就有40位,,郭富財就是其中的一位,。
10月13日,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黨史研究辦公室,,劉積順正在翻看《英烈光彩照北川》,,這是大通縣雙擁工作領導小組編撰的革命傳統(tǒng)教育史料。據(jù)劉積順介紹,,留居在大通地區(qū)的紅軍戰(zhàn)士,,如今已經(jīng)全部逝世,但是他們的精神卻永遠被人們銘記,。
2010年,,郭富財老人逝世,享年95歲。他曾頑強地走完二萬五千里長征,,也曾參加過許多場戰(zhàn)斗,。他的故事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年輕人。
加入紅四方面軍
1915年初春的一天,,東方剛剛破曉,,在四川省巴中縣的一戶貧苦農家中,一個嬰兒誕生了,。家徒四壁,、無米下鍋,孩子的父母希望孩子日后能過上好日子,,便給孩子起了個希望他能富貴發(fā)家的名字——郭富財,。
日子在苦難和煎熬中過去,郭富財也在慢慢地長大,。平時,,郭富財就和同村的小伙伴一起去拾柴火、挖野菜,。郭富財8歲的時候,很多條件稍好的孩子都上學了,,可是因為家庭困難,,小富財卻只能空懷羨慕。但是,,這樣的情況并沒有阻斷小富財對知識的渴求,,閑暇的時候,小富財就會懇求識字的人或小伙伴教他讀書識字,。不僅如此,,好學的小富財還通過自學,掌握了村民利用山中草藥做偏方治療各種疾病的知識,,還通過各種渠道閱讀醫(yī)書,。不久之后,他不僅能夠識別很多山草藥,,而且還能給村民治療一些疾病,。時間一久,郭富財成了村里的小郎中,。
1931年,,災難降臨在了郭富財一家。那年,,巴中鬧饑荒,,郭富財?shù)母赣H也去世了。在家人的支持下,郭富財和哥哥一起加入了紅軍,,他在紅四方面軍九軍政治部擔任通訊員,。
動員近三百名青年加入紅軍
1934年10月,為了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中國共產黨被迫戰(zhàn)略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jù)地開始長征。時任紅九軍政治部宣傳科干事的郭富財也隨軍踏上了兩萬五千里的漫漫征程,。
長征路上,,郭富財是宣傳隊的活躍分子,主要從事宣傳鼓動工作,。每到一個新的地方,,宣傳隊的同志都會貼標語印傳單,宣傳黨的政策和黨的主張,,還要向群眾宣講革命理論,。“據(jù)郭富財老先生回憶,在長征途中他動員了近三百名有志青年加入了紅軍,。”劉積順說,。
長征路上的宣傳隊雖然不是專業(yè)的文藝組織,但是在宣傳過程中為了能給紅軍戰(zhàn)士打氣,,宣傳隊的成員還要排練一些簡單的文藝節(jié)目,,將革命精神和革命主張用膾炙人口的方式表達出來。“像快板,、唱歌,、口號等都是當時宣傳的方式。”劉積順說,。就這樣,,郭富財在既要跋山涉水,又要用歌聲,、口號以及標語等鼓舞戰(zhàn)士的過程中不斷前進,。
長征中,紅軍不僅一路過草地,、翻雪山,、越大河,還要面對敵人的追擊,,難免會有傷亡,。這時郭富財從小掌握的中草藥知識就派上了大用場。“長征路上,,郭富財不僅從事宣傳鼓舞工作,,還會用自己的藥理知識搶救掉隊的傷員,。”劉積順說。
長征從1934年10月開始到1936年10月結束,,在兩年艱苦奮斗的日子里,,郭富財先后在紅九軍政治部、宣傳科任通訊員和宣傳干事,,在開闊眼界的同時,,郭富財?shù)母锩庵疽苍诓粩嘣鰪姟?/p>
大通百姓助郭富財虎口逃生
1936年10月,長征結束后的郭富財又隨軍征戰(zhàn)到了河西,,先后參加了大拉排,、干柴溝、橫梁山,、古浪等戰(zhàn)斗,。“在敵人的槍林彈雨中,郭富財做著鼓舞大家的斗志,、籌備給養(yǎng),、安置傷員的工作,在倪家營子的戰(zhàn)斗中,,郭富財無奈與部隊失去了聯(lián)系,。最后郭富財被原三十軍的一名排長收留,和其他五十多名與部隊失去聯(lián)絡的戰(zhàn)士一起,,繼續(xù)戰(zhàn)斗在祁連山區(qū),。不幸的是,在堅持戰(zhàn)斗一個多月后,,郭富財?shù)热诉€是因敵人的伏擊被俘。”劉積順說,。
后來,,在郭富財?shù)幕貞浿校@段日子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又是一段與敵人斗智斗勇的日子,,只不過戰(zhàn)場有了變化。“郭富財曾回憶說,,面對敵人的離間和逼供,,被俘的戰(zhàn)友們總是以頑強的意志經(jīng)受著敵人的虐待和折磨。”劉積順說,。
直到1937年4月,,在從郭富財?shù)热丝谥袩o法得到任何消息之后,敵人決定將他們押送到西寧,。那是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郭富財和戰(zhàn)友們被押送到今大通縣,,在途經(jīng)一個巷道口時,郭富財閃身躲到了一堵圍墻的后面,,并在敵人未發(fā)現(xiàn)的時候,,逃脫了敵人的看押。
逃離后的郭富財沿著一條山溝奔走,,從深夜到了第二天清晨,,都沒有停下自己的腳步,直到郭富財走到了大通縣一戶農家的門口,,因為饑餓和勞累他再也邁不動步子,。“看到一個滿身傷痕、穿著破爛,,操著外地口音的年輕人,,那戶人家里有位老奶奶馬上拿出了家里的吃食,給了郭富財,。害怕他被敵人抓住,,那戶人家的老先生還給郭富財指了一條安全的路,讓他避開了敵人的搜捕,。”劉積順說,。
受到賀炳炎將軍接見
逃脫后的郭富財過上了隱姓埋名的生活,但是他的革命斗志卻從未消退,。在他心中,,作為一名紅軍戰(zhàn)士,即使不能上陣殺敵,,也要做一些幫助群眾的事情,,這也是彰顯紅軍精神的一種方式,于是他開始利用少年時所學習的醫(yī)術,,在大通地區(qū)行醫(yī)救人,。
張寶來是大通地區(qū)的一位普通農民,1938年,,他的母親身染惡疾,,眼看著就要死去,是郭富財利用幼年時學到的草藥知識以及在紅軍隊伍中學習到的醫(yī)術救了張寶來母親的命,。郭富財還經(jīng)常送醫(yī)上門,,替大家看病,受到了當?shù)厝罕姷膼鄞?,郭富財與一位大通的姑娘結為夫婦,。
1949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即將成立,,郭富財受到了開國上將賀炳炎將軍的接見,。“因為在青海生活多年,,郭富財對青海的省情有所了解,為新青海的建設提供了一些意見和建議,。”劉積順說,。新中國成立后,郭富財還曾擔任西寧工商聯(lián)委員,、省人民法院陪審員等職務,。1954年,為了響應政府的號召,,郭富財來到了大通縣清平鄉(xiāng)石溝村,,曾擔任生產隊黨支部書記。在農業(yè)生產戰(zhàn)線上,,他再次發(fā)揚了紅軍戰(zhàn)士的革命傳統(tǒng),。(王十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