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門源回族自治縣聚陽溝的西溝里,有一條清澈的溪水沿溝底流淌,在大西溝深處,,藏著迷人的石門瀑布,。
石門瀑布垂直高度差為二十米,發(fā)源于山頂?shù)娜脱┧?,流淌在這個美麗的峽谷里,從陡峭得像臺階一樣的巖石上順流而下,聲音動聽,。瀑布藏身于一道高八米、寬四米,、長二十多米的天然石門中,,走到石門盡頭,,向左一拐,瀑布突然在眼前出現(xiàn),,令人猝不及防,,這便是“石門瀑布”名字的由來。
據(jù)傳,,昔日楊六郎帶兵征討西夏時在聚陽溝發(fā)生過一場慘烈的戰(zhàn)斗,。當(dāng)時,西夏軍利用熟悉的地形在山上設(shè)下埋伏,,長途奔波的士兵不了解情況,,加上到這里天色已晚,于是安營扎寨燒火做飯,,準(zhǔn)備休息一晚再繼續(xù)尋找西夏軍,。可楊六郎的這個決定剛好中了西夏軍的毒計,。深夜,,西夏軍在楊家軍熟睡時發(fā)動了襲擊。經(jīng)過生死搏斗,,雙方殺得血流成河,,尸堆如山。最后,,楊家軍軍力不支,,殺出一條血路突圍。楊六郎和剩下的殘兵還沒喘過氣來,,就聽到西夏軍兵馬再次殺來,。為了避免全軍覆沒,楊六郎讓將士們從東溝撤退,,自己單槍匹馬把敵軍吸引到大西溝周旋,。
當(dāng)楊六郎來到大西溝盡頭,卻發(fā)現(xiàn)被懸崖攔住去路,。前有懸崖后有追兵,,楊六郎覺得這次是在劫難逃了,便仰天怒吼,。話音剛落,,天上突然響起巨大的雷聲,一道閃電將懸崖從中間劃開,,出現(xiàn)一道石門,。楊六郎又驚又喜,來不及猶豫,,立刻進入石門,,過了石門,,旁邊有幾級石階直通山頂,他騎著馬一躍而起,,踏著石階飛上山頂,,消失在密林里。楊六郎剛走,,山上暗流涌出,,一條激流從崖頂傾瀉而下,聲響如雷,。一路追殺而來的西夏軍來到這兒,,看見絕壁如刀,飛流激射,,弄不清楊六郎是如何上去的,,就驚呼楊六郎乃神人,一個個膽戰(zhàn)心驚,,匆忙逃離,。
西夏軍撤離后,有一年冬天在西夏軍設(shè)伏襲擊楊六郎的地方突降天火,,樹木被燒個精光,,直到現(xiàn)在,山上只有矮小的灌木,,很少有高大的松柏,。老人們說,楊六郎保家衛(wèi)國,,血灑山谷,,天地為之動容,為了避免悲劇重演,,于是用一把天火把那段記憶埋在了灰塵下,。那些被天火燒過的山,被鄉(xiāng)民們稱為“火燒破”,。(馬智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