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時任國民革命軍第29軍37師110旅副旅長的曾國佐駐防宛平,、盧溝橋,、廊坊一帶,。7月7日夜,,日軍一部在盧溝橋附近借“軍事演習”之名,,向中國駐軍尋釁,,并以一名士兵失蹤為借口,,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我方知道侵略軍居心叵測,,拒絕其進城。當交涉還在進行時,,日軍即向守衛(wèi)盧溝橋和宛平城的中國駐軍發(fā)動攻擊,。曾國佐即令吉星文219團金振中營為前鋒,迎頭痛擊日寇,。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爆發(fā),,中國的抗日戰(zhàn)爭全面開始。
在戰(zhàn)斗中,,曾國佐慷慨激昂,,帶兵血戰(zhàn)盧溝橋,重創(chuàng)日軍,,致使日軍指揮官松游少將被擊斃,,田代中將被解職……
這位被譽為“打響盧溝橋中國抗日第一槍”的將軍,就是我的祖父曾國佐,。
歲月荏苒,。1990年,我應青海省政府的邀請,,第一次踏上了故鄉(xiāng)青海的土地,。
那時候,我已經(jīng)隱隱約約知道有本家和親戚住在互助縣曹家堡一帶,;其中兩個叔公在父親去世后不久還來過蘭州,,幫助處理父親過世后的一些事情,。當時,母親很少向我們提起曹家堡的親戚,,平時也和他們沒有什么聯(lián)系,,似乎在回避著什么……所以,在青海的日子里,,我不知道那位被青海人民傳頌和敬仰的抗戰(zhàn)英雄——曾國佐,,就是我的祖父。
1972年9月14日,,我的父親曾植森,,一個19歲就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的人民教師,永遠離開了我們,,留下了母親和我,,還有兩個弟弟,這一天的情景我終身難忘,。那一年,,我正在讀小學一年級,我的天空從此昏暗下來了,。
父親的離去,,讓我的命運一夜間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時,,父親經(jīng)歷了多次批斗后,,死于非命。
我和絕大多數(shù)孩子一樣,,生活在童年的歡樂中,,享受著父母的寵愛。我從小喜歡看書,,當小學教師的母親,,還有學識頗豐、知書達理的舅舅,,給我買來了一摞又一摞的小人書,,這讓周圍的小伙伴十分眼饞,也為我打開了一扇通向精彩世界的大門,。雖然不是天資聰穎,,我還是當上了班長。父親死后不久,,首先是我的班長職務被拿掉了,,接著,便常常受到一些不明事理的人的欺辱,,家中的門窗玻璃,,也常常被人砸爛……我所經(jīng)歷的這段特殊年代的生活,,一直伴隨著我的少年時期。最終,,這段經(jīng)歷也成了我人生中的一筆財富,,讓我對當時的處境有了深刻的記憶,。
那時候我還不知道,,父親的離去和家中突如其來的變化,主要緣于我的祖父曾國佐,。
當我知道曾國佐將軍就是我的祖父時,,已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了。
當時,,我已經(jīng)離開出生地蘭州,,在南國闖蕩了好幾年。其實,,早在1986年,,青海省有關部門在收集整理曾國佐將軍的資料時,就曾經(jīng)派人來蘭州,,到我家查找遺物和資料,,向母親詳細介紹了曾國佐將軍的英雄事跡。這時,,母親才完全知道一直被父親不愿多提起的曾國佐將軍,,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人物,也更加感受和理解了父親生前的沉默……
我常?;仡欉^去,,不僅僅因為自己有一個“另類”的童年和少年,不僅僅因為自己和家庭飽經(jīng)了很多不幸和痛苦,,而是欣慰地感覺到歷史正在一步步還原著真相,,那段難忘歲月,正在從封存的記憶深處一一展開,。
如今,,經(jīng)常在夜深人靜之時,腦海中總會浮現(xiàn)出祖父曾國佐將軍手持大刀英勇殺敵的情景,。我想,,比起中華民族曾經(jīng)遭受的深重災難來,我們現(xiàn)在所遇到的一些困難,,又算得了什么呢,?
讓我們在深深的懷念之中,團結(jié)一心,,昂首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